校友故事

李丹旸

2018届金融学理学硕士项目毕业生
目前任职于华夏基金互联网金融部

Q1丹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可以采访你,分享一些你个人的经历给我们的学弟学妹们。想问问你,当初为什么选择我校,选择我们专业呢?

也算是契机吧,当时拿到了保送国内研究生的机会,正在进行各个高校保送考试的申请,就偶然在网站上看到了港中大(深圳)的招生消息,也从各处打听了一些关于这所学校的信息,了解到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颇有声誉的业界导师和较高的学术定位。

一方面,我希望通过雄厚的教育资源来夯实自己的金融学功底,适应全球化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通过深高金在业内的影响力,让自己获得更多与金融实务接轨的机会,在求职之前能够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当然啦,在学校奖学金的支持下,拥有这样的性价比也是我选择的原因之一哦~

Q2对于项目来说,也很幸运的拥有了这么优秀的学生。那在项目中学习的时候,你有遇到什么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其实研究生阶段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录全英文的求职video,比如写一份完整的企业盈利分析报告,比如和同学们互相做VBA的debug到抓狂,比如考试周的凌晨图书馆楼下的集体宵夜,都是学生时代的小充实小美好。

图片(图为李丹旸(左三)与班级同学聚会合影)

Q3在我们项目就读的学生,很多同学都会兼顾学习与实习,觉得有些辛苦与迷茫。你有什么个人的经验想要与同学们分享呢?

学习和实习确实是大部分学生觉得难以兼顾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例外,研二的时间经常需要白天实习,晚上再赶去上课,那么大半夜的时间也就都用来写作业了。

这二者的平衡当然需要根据每个人背景不同来酌情分析,如果个人精力既能够保证学习质量,又可以完成实习任务,当然再好不过,但我个人觉得,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实习阶段只是为了让我们初尝职场,略品一二,给大家的求职做一个快速指导与铺垫,但大家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应该是知识与技能储备,当能力到位,一份好的工作只是迟早的事~

Q4在项目的学习中,你觉得学习到的比较有用的知识或课程是哪些呢?

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和量化基础。这些其实都是金融学的基础学科,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掌握指标的计算和对比,更多地,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需要具备分析逻辑与解题能力,不需要考虑这些知识到底会不会为以后的工作岗位所用,因为成功的人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战役,只有全面学习,让自己基础足够扎实,才能在众多毕业生中保持竞争力。

Q5那有没有让你记忆比较深刻的一门课程呢?或者是你觉得项目中最有特色的课程。

我们有一门课是请了很多业界导师来带学生做课题,那是让我收获最多的一门课程。以前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公式和概念,但那堂课让我从本科知识中跳出来,真正站在实践的角度,了解了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核心,包括基金投资、量化策略、另类投资等等。让我的金融框架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转化。

图片 

(图为李丹旸(右二)与深高金高级就业主管李苗(左二)及同学合影)

Q6对于一些想要申请我们硕士项目的同学,他们还在纠结未来升学和就业的一个抉择,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吗?

这二者也是需要做好提前规划的事情,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或者担心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就选择继续深造,导致在读博过程中各种不顺,究其本质,还是读博道路和他们的未来规划不匹配。毕竟当初的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延缓了问题的发生,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特点和未来规划早做决策,集中力量打好一场胜仗,才是正确的选择。

Q7在找工作这方面,你有一些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就业规划的建议吗?

我的个人建议是,在职业道路初期,还是应该找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元地接触到行业实务,拥有更好的资源基础。当然,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大小平台的问题,还有工作氛围、未来发展空间、薪资待遇等等。工作是一场长跑,尽量长远地考虑眼前面对的选择,一定会给你带来更为明确的指引。

Q8那你有一些找工作的心得,或面试的一些分享可以给到我们的学弟学妹吗?

保持自信!保持积极!

找工作是一件极其消耗精力的事情,我们在面试过程中也会面对不胜其数的竞争者,其中不乏一些顶尖名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但自己始终要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