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西
Q1
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
金融项目的课程实用性很强,业界口碑和校友网络很广,很多授课老师来自于业界的大咖,可以在学习中学到很多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同时,项目对在职人员非常友好:1,不用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申请制度更加灵活;2,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工作日晚上,上课地点在福田,通勤方便。
Q2
可以谈谈在读体验和毕业感想吗?
在读感受是向着光明“艰难前行”,项目的课程设置很“硬核”,学习起来比较有挑战性。周末同学们经常约在学校自习室交流,还有班里的学霸们做义务助教,因此同学们的关系也在学习中更加融洽。
毕业后发现课程知识能学以致用,还收获了良师益友,在工作上也提供很大帮助。在职业规划上,同学们都乐于分享自己的人脉资源,这是在项目中最珍贵的收获,也为我后来从银行到基金公司的转岗埋下了伏笔。
Q3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转岗经验吗?
在入学之前我在建行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与自身职业发展的预期不同,意识到自己也许不适合这份工作。我本科一毕业就进入银行,在此之前仅在个别机构实习过,所以对于金融岗位的了解仍然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对个人认知和职业定位也不够清晰。在进退维谷时,我在本科导师的推荐下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学理学硕士项目(兼读制),在项目中学到很多知识,比如编程量化等,也认识到很多同学,均来自不同的行业,可以深入地了解不同的职业规划及发展方向,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和班上的“职业规划师“同学沟通后,我对自己的能力与未来职业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我发现自己性格外向但是不喜欢硬性的销售,又对新媒体内容很感兴趣,也希望在金融业务上不断深耕,因此找到了“公募基金直播”这个非常小众的职业。有了目标后,我联系到我们的校友深入了解职业,我们项目的校友也遍布金融各行各业。最终,有校友在沟通中觉得我非常适合这个岗位,进行了内部推荐。我的课程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顺利地帮助了我应对面试官的质疑。所以,我就从一名银行的基层银行经理,跨行到了较大公募基金的互联网新媒体运营,俗称“基金主播”。
对于新的工作岗位很适应,我将项目中学到的《行为金融学》和实际投资结合,开展了《投资心理放大镜》的直播栏目,在支付宝场均观看可以到20万+人/场,这些都是在金融项目积累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