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斌
Q1学斌,首先恭喜你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作为就业导向型的项目,不少同学在读书时期都会经历几份实习。回顾你当年的学生时期,你是如何平衡学习与实习或研究的呢?
张学斌:职业焦虑是一直都存在的,选择多实习还是多学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本科就是金融或商科背景的,对研究生课程入手更快,知识相对熟悉,可以酌情把更多精力用在实习上;对于转学科的同学,可以选择先打好金融基础。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是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应该锻炼的能力。职场上,怎么去平衡工作和生活,也是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想法,首先,作为一个学生,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应该以学习为主。保证学习质量,是要对自己负责的事。其次,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能够专下心、静下心去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到工作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很大,而同时也是要持续学习,想有一个像在学校读书的状态挺难的。最后,在学生阶段的试错成本是很低的。例如想做投行,但实习后发现不合适,可以比较快的去调整。在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后,通过实习快速形成一定认识,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匹配。这样在求职时不会那么的盲目和无所是从。
Q2在你刚刚的表述中,你觉得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更多地专注于学习还是实习。对于不是金融背景的学生,如果你的同学全部都在实习,会有peer pressure的情况存在。面对这种情况,你对于本科为非金融专业的同学,会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呢?
张学斌:首先我很羡慕有复合背景的同学,我觉得他们能选择的方向更宽。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储备,去做一些纯金融背景做不到的工作,而且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区分度。我觉得在个人选择的时候,不要一直和别人比较,先要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什么程度,手上有什么牌,然后再去想如何打好手上的牌。转专业的同学没有扎实的金融基础,也不具备快速上手的能力,那反而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这个是一环扣一环,盲目的焦虑是没有意义的。
Q3在项目的整个课程设置方面,你觉得最有用的一些知识或是课程是哪部分呢?
张学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习能力和掌握思维方式。在遇到困难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学科之间本身无法相比,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我认为金融的基础学科最重要。构建一个金融体系网络,要打好地基,比如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这类课程。
Q4刚好说到课程难易这里,回顾这些比较难的课程,实际上在金融行业内真正运用到工作当中是比较少的。以你实现了学生到就业人士身份的转变,你觉得一些很难的课程在工作当中即使用不到是否有必要开设,或者说对你是否有任何的帮助?
张学斌:对于工作当中即使用不到的知识是否还有开设课程的必要,我觉得这是一个反循环。因为如果不学,其实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很多岗位,如果你不会计量、不会量化,那相当于这条路就关上了。工作岗位供需匹配上,肯定是有这类岗位的供给,而同时因为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对有一定储备的同学反而形成优势,形成多种可能性。
Q5作为项目最早入学的一批学生,你觉得当时最有特色的活动有哪些呢?
张学斌:我们当时有很多职业交流活动。很多教授、业界大咖或职场前辈来分享。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听,我觉得很有收获。而且这种活动是实战型的,可以带着简历去聊一些具体的想法和规划,有时候还会有一些现场的实习机会,确实非常提升就业竞争力。
Q6就像你刚刚聊的,你会参加很多职场交流会,同时自己也有很明确的就业意向。其实项目从16级的学生到现在,也有一些同学升学读博士,申请博士项目的也很多。想请问你是在就读前就明确自己要就业,还是说在一边读的过程当中你决定选择就业的呢?
张学斌:我觉得升学和就业不是互相为备选项,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当前就业形势不好,想先缓一缓。或者说当时申请博士的结果不确定,就同时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这个看起来非常理性,但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升学去读博士的话,要求是非常高的。最好早下定决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不能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抉择。
Q7很多同学,无论是本科学金融或研究生转金融,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规划比如说想要去做哪方面的工作是不清楚的,甚至很多人学习金融都不知道金融要做什么工作内容,是比较空虚的一个概念。请你以师兄的身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就业规划上的建议。
张学斌:我当时也不清楚,但职业规划是个长期过程,少有人第一步就想明白而且踩对了。首先,职业规划上可以有一些设想的条件,想不清楚想做什么,可以想清楚自己不想做什么。第二,条件包括平台,岗位,薪资,一级二级,买方卖方,可以先设定一个方向然后去规划。我觉得与其什么都去尝试,不如先想清楚一两条路,然后走一走,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去设计的过程。
Q8就像学斌刚刚讲的平台问题,大平台里一般的岗位和小平台里非常好的岗位,很多学生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
张学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同时还要看很多因素,比如部门的发展空间,工作氛围,职场待遇,以及工作地点等等,应该综合考虑选择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
Q9目前其实大环境没有特别的好,虽然就业率也还不错。很多学生有很好的实习,但是真正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怎么这么难,会有挫败感。其实已经在职场的人都知道,找实习和找工作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想要借你过来人的身份,给师弟师妹分享一下找工作的心得和经历。
张学斌: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找工作有一定运气成分在。用人单位是带着很多预设的条件在选拔的,会考虑和团队的匹配度。找工作的挫败感就是需要经历的,职场就是这样的,最终选拔出来的可能就是那一两个,这是常态。在没有选择的全力前,只能被选择。怎么走出挫败,强大内心才是重要的,好工作是互相寻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