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刘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18级金融学理学硕士
金融学理学硕士项目入学奖学金获得者
本科为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

Q1金融项目很多同学选择了海外读博,你选择国内读博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呢?

刘庆:读博的想法其实是在大四萌生的,那个时候开始跟着本科老师做一些正式的学术研究工作,最开始是老师带着我找文献,然后慢慢的引领我去写一些东西,并且经常一起讨论,最后将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投递了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挺享受做研究的这个过程,所以在硕士去向确定了过后我也正式确立了读博的想法,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研究工作。至于为什么选在国内读博,当时主要是觉得国内高校的节奏和模式更适合自己;当然,疫情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可能今年我就和女朋友去新加坡了(小编感到前方有狗粮预警)。

Q2申请海外博士项目和国内博士项目的差异有哪些呢?该如何选择?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呢?

刘庆:个人感觉差异挺大的。首先最大的差异在于推荐信,海外院校特别是北美院校的商科博士项目目前仍然是全球申请者追逐的热门项目。因为优秀的申请者太多了,除了要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外,一封由在国际学术界上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写的推荐信更是能够让你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条件,没有之一。因此从申请海外院校的博士项目出发,能够和有国际影响力的老师进行学术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取胜策略。相比而言,国内的高校我个人感觉推荐信没有那么重要,老师更看重你本身的读博动机、研究经历和个人综合素质。此外,目前国内有很多博士项目已经改成了申请审核制,从形式上来看和海外申请很相似了。然后国内很多项目需要提前联系导师(除了清北),有些学校要求申请人在申请的时候就要先选好导师(例如安泰),因此提前和老师沟通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如何选择,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未来预期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想去海外院校做faculty,那大概率就需要去海外读PhD,因为目前国际学术话语权仍然把握在海外尤其是北美高校的学术圈里;而如果想回国发展,那去海外或者留在国内读博都是可行的选择。读博不仅是选学校,更重要的选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好导师,一个愿意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博导对于博士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Q3我们金融学理学硕士项目对你申请博士有什么帮助吗?

刘庆:这个问题需要从金融硕士项目的科研资源和课程设置两个角度来回答。

从科研资源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着国内最顶尖的师资。毫无疑问我目前的主要研究经历都是在硕士期间完成的。在研一的时候,我开始跟着金融专业的张劲帆教授做一些实证研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时考虑到我本科代码基础较为薄弱,张老师先让我研读fama-french(1993)三因子的那几篇论文,然后让我照着里面的方法复刻A股市场的对应因子。那段日子对于我来说是很难熬的,好在磕磕绊绊总算是基本完成了张老师的要求。在之后的正式研究中,我每周都会和张老师讨论交流,老师的指导总是让我获益匪浅。在这期间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实证论文,为之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真的很感恩张老师带我入了实证研究的大门,我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也是这一时期逐渐起步的。当然,最幸运的是,我在这期间遇到了我的女朋友(小编突然遭受了狗粮暴击),她同样也有着读博的计划并且也在和张老师一起做研究。我们后面也一起合作了一篇ST股的论文,这篇论文也是我目前最满意的一篇。此外,我也担任过金融项目主任舒涛教授一年的研究助理,协助舒教授处理了一些公司金融相关的数据,在我申请PhD和RA的过程中舒教授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

从课程设置来说,金融项目的课程目前是以实践应用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数理统计以及编程类的硬核课程。对于我来说,教会我用Python的QPA(Quantitative Portfolio Analysis)这门课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我之后所有的实证研究都是通过Python实现的。此外,金融计量、衍生品、随机过程这类理论课程对于从事金融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Q4继续读博深造和直接就业你是如何建议的呢?

刘庆:我相信很多已经毕业的博士在面对这种问题时,都会回答若没有真正做研究的兴趣不要读博。同样的,我自己也持这种观点。读博和就业无外乎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有不同的风险,自然也有不同的收益。从产生现金流的角度出发,读博的产出周期肯定是远远大于就业,并且四到五年的学术训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若没有真正的兴趣最好不要选择读博。

Q5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呢?

刘庆:既然已经确定要读博,以后自然是想从事研究工作。我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金融监管、资产定价和宏观经济这一块,以后也会依据这些方向选择工作路径。

Q6在就读期间,在FINest大家庭中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刘庆:我很喜欢硕士期间遇到的一切人和事,这里的环境和氛围都让我觉得轻松自在。项目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就业,有去券商的、基金的、银行的,有去研究机构或者教育行业的,也有自己创业的,这些都是不同的职业选择,读博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我们项目大概有接近十个同学有读博的计划,平时也都会经常一起吃饭交流,互帮互助。最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遇到了我的女朋友,她在我申博的道路上一直陪伴鼓励支持着我,与她的相遇让我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许。

图片